榜样引领

姜德生:矢志创新 悉心育人

发布时间:2019-08-19
    姜德生同志,男,55岁,中共党员,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我国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的创建者,我国最早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者之一。 

  姜德生教授是一位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无私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他长期超负荷地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部、国防和国际合作科技项目30多项,科研项目经费达1.5亿元以上,并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10多项;他指导培养了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多次表彰:2001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他又获得“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月,他所领导的研究中心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集体);2002月,他又被湖北省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他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他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探索科研开发新模式 

  在二十多年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中,姜德生教授经过不懈的努力,大胆的创新,艰苦的奋斗,锐意的进取,主持和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开发生产了七大类、三十余种光纤传感器,同时在光纤传感器的产业化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主持完成了国家部署的“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建设任务后(总投资2800万元),姜德生教授又主持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计委批准的“光纤传感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亿元)。在他的倡导下,联合了多家企业单位,于2000月成立了由武汉理工大学控股的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将光纤传感技术产业化,为国内许多重大工程提供了急需的新型光纤传感器。历经几年的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光纤传感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2002年被评为全国21家最具成长性的中小型企业之一。 

  在科研开发上,姜德生教授探索出了一套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研开发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的优势,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科技一体化”的技术创新道路。姜德生教授主持研究开发的光纤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冶金、交通、水利、建筑、桥梁等领域,他把市场需求导向和企业竞争理念引入科研开发的管理工作中,树立科研人员“深度开发,速度取胜”的意识,一方面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考核评定以企业化模式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2000年以来,姜德生教授领导的光纤中心申报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三等奖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姜德生教授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多次担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传感器与先进制造技术国际会议组委,并出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传感器与控制技术国际学术大会主席和Photonics Asia先进传感器及应用国际学术副主席。 

  打造“理工光科”品牌 

  长期以来,姜德生教授始终将科研开发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尽快使科研成果转化。在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已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产业化,打破国外垄断,为许多行业提供了新一代传感技术。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姜德生教授始终把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大胆引进人才,建立实用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销售人才、制造能手互补的人才队伍,依靠创业文化理念、现代管理制度和股权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倾力打造“理工光科”的品牌,壮大综合实力。同时突出技术创新的目标与实际工程应用、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使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先进性、价值优越性。 

  近几年,姜德生教授将自主研发的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国家战略储备库以及中石油、中石化油库等易燃易爆品安全监测,并将新一代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用于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海口世纪大桥、贵州冷饭盒大桥等十余座大型桥梁和湖北清江水布垭水电枢纽工程大坝和三峡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重点工程的长期安全监测,得到了工程界的好评。 

  在他的领导下,短短两三年时间,理工光科签订的销售合同额已达2.5亿左右,销售规模、净资产值和利税翻番。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冶金、电力、水利等行业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人师表 身教严教 

  姜德生教授在科研上成就斐然,但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 

  尽管科研工作繁重,他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依然是认认真真对待,保质保量完成,他推崇“为人师表,严谨求实;既身教严教,又平易近人”。他时常教育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认真做人、严谨做事、大胆创新、力争发展”,同时他把情感教育贯穿在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在学业上对他们严格要求,丝毫不放松、马虎,在生活则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同学们都反映姜老师既是严师,又像慈父。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已有25名博士生,一百多名硕士研究生成长、成才,他们已经成为国内许多领域里的一批跨世纪科技人才。 

  2001年,姜德生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志们都说:“这是对他教书育人工作的最好褒奖!” 

  记者 黎夫  摘自《武汉理工大学报》第142期(总第1462期)2005.10.20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