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说师德】王慧源:忠于教育事业是我一生的誓言
编者按:
伟大的时代呼吁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征程中,学校涌现出了许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标兵”。他们不忘“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传承“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躬耕杏坛谱写芳华,春风化雨培育英才。为了弘扬高尚师德,凝聚奋进力量,党委教师工作部推出《师德标兵说师德》专栏,让我们共同聆听师德标兵的温暖故事,感受师德标兵的教育情怀,传递师德标兵的榜样力量。
王慧源,女,汉族,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一直从事“工程图学”及“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即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回想起来,心里总觉得坦荡和踏实,因为每一天,我都默默实践着心中不变的誓言——以教师为职业、教育为事业,每一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特别是领导的信任、器重,学生的尊敬、爱戴,都令我欣慰无比,催我奋进,促使我在这三尺讲台上,勤奋踏实地工作,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工作中,王慧源老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认真钻研教学,做到了“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一、勤奋工作,甘于奉献。
“工程图学”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涉及工程领域知识及技能的技术基础课,肩负着培养学生工程基本知识及工程素养,为后续工程课程打基础的重任。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工程图学”这门课程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特色环节,使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大学学习的节奏。
1. 课程绪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新生的第一堂“工程图学”课,是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重要环节。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后面的教学环节,自然是“水到渠成”。根据课程特色及学生状况,设计出生动、有趣的问卷题目,学生在完成问卷题目的过程中,引发对问题的探索与思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开启学生创新思维之门!
学生的第一堂课,一定是学生最认真听课的一堂课!所以,老师一定要精心准备,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并了解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及要求,从而对该课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后面课程的顺利开展,在学生的思想上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2.国标宣贯——严谨、认真、求实工程素养的培养
“GB”、“ISO”是大家所熟悉的“标准”代号!如果仅做简单条例宣讲,则国标便成了难以记忆的“死”的知识,成了学生学习记忆的负担。我在讲课中则会将“国标”背后蕴含的意义介绍给学生,学生了解了国标的内涵和外延和它的背后发生的故事,便理解了“国标”的来之不易,它是前人科学知识及经验的结晶,从而认识到遵守国标,尊重前人劳动成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认识到没有按照“标准”进行表达,就可能让别人无法理解,甚至理解错误!而“工程图”指导产品生产及检验,如果发生理解错误,就将给生产带来损失,甚至重大事故!
3.课堂讨论教学——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组合体的读图与分析,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其核心是怎样让学生看到二维投影图想象出正确的三维立体。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然而,一个复杂的组合体通常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只要能够分析出各个对应的部分的形状及构成,便可将复杂的组合体分析成为多个简单的基本体。所以,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便可将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
在教学中,运用有趣的同图异构、一题多解等形式,通过现场抢答、现场评分的课堂讨论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空间思维及分析的方法,并体会到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的,只要坚持学习及思考,空间思维能力将得到提升,而思维能力的提升,又将反馈到学习及生活中,从而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老师着眼于学生素质提高及未来发展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4.案例教学——让知识富有活力
“工程图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理论学习与训练,实现对形体的分析与表达,其落脚点在“绘制与阅读机械工程图样”上。而任何一套机械部件或产品,都是一个鲜活的实训“案例”。这就好比“解剖麻雀”,通过机械产品案例的分析与理解,便可学习到机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本课程教学的后期,我主要采用了围绕“案例”进行教学,将一个一个的典型的机械产品,完整而鲜活地呈现给同学们。如在讲解“安全阀”时,我从生活中常见的高压锅、热水器开始讲起,让大家理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同学知道“学以致用”的道理。
5. 教师角色——亦师亦友,相伴成长
学生刚进入大学,是最需要关怀与指导的时期。我认为这个时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尽快学会独立地生活和主动地学习,从而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任课教师,我每周有半天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传授大学学习的方法;在课堂、课间及课后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中,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想,帮助生活上的困难、解答学习上的困惑、指引思想上的迷惑,使他们能够快速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及生活,为四年的大学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
从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全校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所承担的课程有工程图学A上、工程图学A下、工程图学B、工程图学C、现代机械工程图学、机械制图与设计能力训练I等。工作中,一直要求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时刻要求自己做到牢固掌握所授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精通业务,精心施教,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认真专研教材,探索教学规律,经常与资深教师进行探讨,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并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受到了学生和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
为了促进教学工作,我十分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积极主持和参加教学和科研活动,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合作能力。近5年来,我主编4本教材、参编2本教材,其中一套教材(3本)获得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主持和参与多项教研和科研项目;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一流课程1门;2门主讲课程获校级思政课程及示范课堂认证;获武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同时在工作期间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业余时间还积极主动指导学生进行各项课外科研活动,多次承担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的任务,从4月份开始,组织校内初赛选拔、培训、终赛选拔、集训,直到7月底的全国比赛结束为止,整个过程中,投入了我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及精力。
三、立足基础,爱岗敬业。
2017年以来我担任了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图学部主任职务。该职务主要负责本校工程图学课程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以及学部内教师的工作协调,由于任教以来一直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并成功的与几位骨干教师一起对《工程图学》课程的考试内容及课程内容的设置等进行了改革,实现了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建设在线课程,在自己授课的班级中试点翻转课堂,为全面推广工程图学线上线下式混合教学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在学部内教师的工作协调上,能够根据老师们的能力特色安排其适合的工作,繁琐的讲奉献的工作自己承担,不求名争利。
在我看来,“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只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就需要教师!所以,人类的生存及演进,都离不开教师!由此可见,教师是以心灵面对心灵的职业!如果没有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就很难产生使命感及责任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也难以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得到教师及时的肯定。如果没有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爱,也很难持久地保持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及教学研究中。
我选择了“教师”这个我一生所钟爱的职业!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成为了我终身的事业!我将保持以往勤奋、认真的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力争创造新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