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说师德】朱顺应:愿为交通强国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编者按:
伟大的时代呼吁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征程中,学校涌现出了许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标兵”。他们不忘“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传承“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躬耕杏坛谱写芳华,春风化雨培育英才。为了弘扬高尚师德,凝聚奋进力量,党委教师工作部推出《师德标兵说师德》专栏,让我们共同聆听师德标兵的温暖故事,感受师德标兵的教育情怀,传递师德标兵的榜样力量。
凡强国,必先利其器。在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路上,朱顺应教授以身作则,潜心科研,获评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切实关注人民需求,为多个城市献言献策,有效减轻交通拥堵;精心培育创新型交通人才,带领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实践成长。交通连接世界,更连接强国梦想,他始终鼓励学生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并肩。
朱顺应教授长期从事区域与城市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系统运营分析、优化和评价、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交通流理论等方面教学科研工作,主编教材10多部,主讲课程10多门,发表论文50余篇,承当各类课题100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0多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朱教授热爱教育和交通事业,带领团队解决了很多交通难题,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为交通强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一、致力于为交通强国培养创新人才
作为交通领域的专家,朱教授长期致力于为交通强国培养创新人才。他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国内访问学者100余人,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论文获学校和湖北省优秀论文10多次。
除了教学科研工作,朱教授积极参与各种交通学术会议和论坛。他与各地交通专家分享交流经验,探讨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为培养交通领域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在教学方面,朱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利用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朱教授不仅用心培养学生,也关心学生就业情况,为毕业学生推荐优秀工作单位,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二、投身一线做交通强国践行者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与运营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朱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建议和方案,包括地下空间的利用模式、地下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思路。
在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段交通安全和效率提升关键技术项目中,朱教授和团队通过对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段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交通安全和效率提升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如交通诱导系统、智能交通信号灯等,有效提高了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段的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在合流串联段安全与效率联合优化的车路协同深度调控机制与策略项目中,朱教授和团队通过对交通流的建模和仿真,研究了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和优化策略。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方法和方案,如基于智能交通信号灯的车路协同控制策略等,有效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向“中国最拥堵城市”治堵出新招。重庆因其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海拔高差超过2700米,所以速来有“中国最拥堵的城市”之称。朱教授积极为重庆的交通问题建言献策,与交通专家积极探讨,解决了不少重庆交通难题。疫情防控期间,根据武汉疫情状况以及群众出行需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积极建言,指出市民日常出行方式理应逐渐回归常态化。他的行动不仅推动了城市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他的建言献策和行动,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促进了城市交通的改善和提升,不仅为城市的交通事业做出了贡献,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
三、热心社会公益和学术活动
除了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外,朱教授兼任了教育部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公路学会环境保护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汉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公路学会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副秘书长、武汉江汉区第16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咨询专家,《城市交通》《交通信息与安全》《交通科技》《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杂志编委,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学校、学院、学科的社会影响,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默默奉献。
四、倾心付出终有所获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倾心付出,终有所获。多年来,朱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先后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山东公路学会科技技术奖二等奖,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武汉理工大学第一届、第二届教室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武汉理工大学卓越研究教育优秀指导教师;所在的“交通系统安全及可靠性团队”被交通运输部授予“交通运输行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指导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获得第十三届、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第十四届、十六届交通科技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