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故事

【师德标兵说师德】汪怡平:春风化雨育桃李 三尺讲台守初心

发布时间:2025-09-22

汪怡平,男,汉族,1984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十四载深耕高等教育,他始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融入三尺讲台,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经师”“人师相统一的育人境界,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

一、坚守初心使命,涵养高尚师德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探索“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推动课程内容从知识灌输向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转变。近年来主持参与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主编《汽车理论》车辆学科专业导论》《智能车辆设计与控制教材3部。主持建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汽车理论》和《汽车动力性虚拟仿真实验》,坚持“课程内容数字化、教学过程项目化、课程评价多维化”的改革路径,提出“理论讲授+建模仿真+案例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碎片化、灌输式弊端,形成“真实工程任务驱动”的高阶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近三年,作为主讲教师或核心成员,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数智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武汉理工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等奖等教学类奖励5项作为主要成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有效推动了学校汽车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为 “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案例。

他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积极开展“传帮带”多次主持“专业课程教学研讨沙龙”,推动教师间教学经验交流与课程资源共建。在“思政课程教学经验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等场合开展专题讲座,传播师德理念、分享科研经验,带动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联系指导的青年教师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教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校青教赛一等奖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形成良好传承与引领效应。

二、服务学生成长,推动“三全育人”落地见效

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他不仅是传道授业的教师,更是陪伴学生成长、指引方向的人生导师

创新实践育人方面,他长期担任武汉理工大学学生方程式赛车车队指导教师。2018年,车队成绩陷入低谷,他迎难而上,重建管理体系、优化技术路线,亲自驻队指导、陪伴训练备赛。2024年,车队斩获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亚军,创历史最好成绩,并代表中国出征英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他将 “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育人”理念融入全过程,打造跨专业融合、理论联系实践育人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众多学生进入一汽、东风、吉利、比亚迪等知名车企或升学至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他高度重视科研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双提升积极构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每年组织课题组20余名研究生赴东风研发总院开展为期1年的工程实践,深度参与新车型空气动力学开发、整车热管理系统优化等项目,推动“科研+工程+教育”深度融合。他提出并落实“导师组+企业导师+项目导师”三重指导机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识别问题、理解需求、解决难题,切实提升其系统思维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2023-2025共计62人次参与企业实践,完成技术报告36项、申请专利17项。12人次获得校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行业学会年会和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100%。

在学生心理关怀与个性发展方面,他始终认为“育人不只在讲台,更在心间”。他坚持开展“师生面对面”谈心谈话主动了解学生成长困境。一名博士研究生因家庭原因学习情绪波动,他多次与之谈心交流,主动上门家访,缓解其摆脱困境;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他主动协调学校和课题组资源予以支持;学生家长因病来汉住院,他第一时间送上慰问。类似事例不胜枚举,他用心用情守护学生成长,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三、聚焦科研前沿,赋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

作为汽车空气动力学与整车热管理领域的专家,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科研成果服务产业发展、反哺教学改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牵头千万级横向项目等企业委托课题20项。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开发我国首个面向汽车空气动力学开发的AI大模型,有效替代传统CFD仿真流程,将仿真效率提升10倍以上,关键指标误差控制在5%以内,打破国外在汽车气动优化设计领域的技术封锁成果直接应用于东风、一汽系列车型开发,年节省研发经费超2000万元。

在科研成果方面荣获《机械工程学报》青年杰出论文奖、美国SAE Arch T. Colwell Merit Award等荣誉;牵头完成“整车风噪性能正向开发方法、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应用于一汽、东风岚图车企,助力多款车型实现降噪性能优化,支撑中国品牌汽车产品高端化转型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全功率燃料电池整车及系统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助力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技术领域实现关键突破。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6篇入选期刊封面或亮点论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8项,为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十四载春风化雨,他以创新教学重塑汽车人才培育模式,用科研利剑攻克产业技术难题,以师者大爱照亮学子前行之路。先后获评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先进工作者,入选“15551人才工程一流专业责任教授、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以高尚的师德风范、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赢得广大师生的尊重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