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故事

【师德标兵说师德】贾菲菲:躬耕矿域培新秀 情系学子谱华章

发布时间:2025-09-23

贾菲菲,女,1986年出生,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从事战略性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研究多年,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等多项重点研究项目,并荣获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全国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多项荣誉。

 

一、戈壁躬耕传薪火,盐湖垂范淬真知

贾菲菲老师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将党建工作与科研育人深度融合,践行立德树人初心。她政治立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课堂内外结合专业发展史和重大工程成就,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矿业工程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科研实践。

作为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矿加第一样板党支部的指导教师,她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会,常常与支部党员谈心,对学业困难、经济压力大的学生给予特别关爱。矿加第一党支部作为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与国投罗钾公司的共建支部,与国投罗钾公司保持着长期的交流合作,经常会有学生前往国投罗钾公司的硫酸钾厂进行交流学习与生产实践。然而国投罗钾公司的硫酸钾厂位于新疆罗布泊腹地,那里千里戈壁,荒无人烟,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尤其是到了夏季,骄阳似火,高温灼面,还不时有沙暴的风险。在共建项目初期,面对恶劣的环境,不少学生望而生畏,甚至对前往罗布泊产生抵触情绪。贾菲菲老师没有简单说教,而是亲自披挂上阵,和学生们一起戴上安全帽,带头扎进生产现场。在现场,她仔细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向工人虚心请教生产经验,并鼓励学生们主动与一线技术人员交流,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见识。她的身影穿梭在生产线之间,汗水浸透了工装,却始终面带微笑,用行动告诉学生:“科研不是纸上谈兵,真正的学问来自实践。”在她的引领下,支部同学们逐渐扫除了思想上的阴霾,深刻领悟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罗钾精神内核,甚至越来越多同学主动请缨,争相奔赴祖国西部边陲,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国家钾资源开发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报国之志。

自2017年始,支部连续七年累计派遣超过100人次,长期扎根于新疆罗布泊腹地,在大风、酷暑、沙暴的恶劣环境中为国家钾资源开发默默奉献青春与价值,所研发的技术将产品中杂质降低10.55%以上,减少药剂用量25%以上,助力国投罗钾公司获得中国无机盐行业科技进步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多项荣誉,为国家钾资源开发实现提钾降钠、降低能耗药耗、保障我国农业用肥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老师蹲在滚烫的钢架旁,向我指着管道的结晶时,我忽然懂得了什么是知行合一。”一位已毕业并扎根于国投罗钾公司的研究生回忆,“当亲眼看到庞大机器在我眼前运转,巨大的喧嚣在我耳边轰鸣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整个工艺流程是如此宏大,体系是如此错综复杂。若不亲眼见识、亲身实践,我永远也无法如此直观地了解整个工艺,永远是个‘绣花枕头’。这段时光让我醍醐灌顶,终于顿悟了书本知识的意义所在,也让我坚定了一定要用毕生所学,为祖国矿业发展添砖加瓦。”

正是得益于贾菲菲老师的以身作则,她所带领的学生们,不仅在科研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备了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贾菲菲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们树立了治学与为人的双重典范。

二、点金指破氰霜缚,淬得寒锋报国光

在科研领域,贾菲菲老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在黄金无氰化提取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成果。近五年,她潜心理论研究,以一作/通讯作者在ACS Nano、Small等顶刊发表论文8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际权威媒体专题报道;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5项,科研总经费3000余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4项实现成果转化;出版中英文专著2部。

回溯过往,贾菲菲老师自2016年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彼时,我国正深陷氰化提金的泥潭,亟发展无氰化提金的关键技术。她深知,该技术的研发不仅关乎黄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国家环保大局和人民生命安全。面对这一重大挑战,她毫不犹豫地带领团队投身其中。在实验室里,她与博士生彻夜探讨超低浓度金离子的还原机制;在电镜前,她手把手指导硕士生捕捉原子级反应细节。最终,团队创新性提出电化学原位还原技术,并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短流程提金装置。当该装置生产效率跃升40%的捷报传来时,这位在实验室里雷厉风行的女科学家,却悄悄在操作台摆上了庆功蛋糕——科技突破的甜,要和学生一起尝

这种与学生共享成果的理念,正是贾老师教育情怀的真实写照。翻开她的电脑,里面整整齐齐地收藏着每个学生每周提交的周报,每一份周报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都记录着她因材施教的点点滴滴:对内向的学生,她总是用鼓励性评语增强其信心;对思维活跃的学生,她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思考;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耐心标注需要加强的知识点。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方式,让学生们既感受到严师的期望,更体会到慈母般的关怀。每名学生都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发掘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贾菲菲老师同样注重本科生的科研启蒙。为助力本科同学更早地开启科研之路、实现更全面的发展,贾菲菲老师多年来无私奉献,积极为本科生搭建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桥梁。今年,当贾菲菲老师课题组面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践机会的消息在校园传开时,五十余名怀揣科研梦想的同学争先恐后报名,场面蔚为壮观。面对这始料未及的热情,贾菲菲老师虽然有些意外,但凭借着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很快有条不紊地进行安排。目前,已有二十多名本科同学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宝贵的锻炼机会,正热火朝天地开展各项实验。令人欣喜的是,其中多名同学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在实验室积累的宝贵经验,已成功斩获大学生国家创新赛等多个项目的奖项。而她的团队更是斩获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挑战杯”湖北省金奖等15项学科竞赛奖项。这些斐然成就的背后,是贾菲菲老师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她以辛勤的态度和无私的奉献,为学生们点亮了从科研走向科创的明灯,照亮了通向科学殿堂的康庄大道。

三、杏坛化雨润桃李,春蚕织梦暖寒窗

贾菲菲老师独具亲和力的风格受到学院广大学生的喜爱,她的仁爱之心如春风化雨,温暖着每一位学生。

2023年疫情期间,一名学生突发疾病,严重的病情让她全身浮肿,终日以泪洗面,甚至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得知消息后,贾菲菲老师立即赶往医院。推开病房门的瞬间,看到心爱的学生浑身插满输液管的样子,这位平日工作上的女强人瞬间红了眼眶。此后数周,她每天抽出时间陪伴疏导,最终帮助这名同学顺利进行手术,渡过难关。在贾菲菲老师的帮助下,这名同学身体逐渐痊愈,性格也变得热情开朗,自信大方,甚至参加了校园歌手大赛并拿到奖项。在临近毕业时,该同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公务员考试,并在毕业典礼上打趣说:“我以前很怕黑,但在理工大的三年,我从来不怕走夜路——毕竟贾老师比路灯还靠谱!”贾菲菲老师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时,眼角却悄悄泛起了泪光。

在她心中,最珍贵的永远是实验室走廊那面温暖的成长墙。墙上整齐展示着历届学生的照片、获奖证书,以及记载岁月点滴的泛黄老照片——年轻的贾老师正被学生们簇拥着大笑,眼眸里的星光与今日无异。每逢栀子飘香的毕业季,总能看到她轻轻抚过墙面上的一张张笑脸,将新毕业学生的照片郑重上。正如她常对学生们说的:些年来,你们才是我最重要的科研成果。说到动情处,她几度哽咽,但目光总是温柔而坚定,“而我的初心,就是看着你们每个人,都成长为能照亮行业未来的星火。”

        贾菲菲老师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她以渊博的学识启迪学生智慧,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引领学术风尚,以无私的爱温暖学生心灵,以卓越的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需求。她的事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崇高形象。她不仅是学生敬爱的老师、同事信赖的伙伴,更是全校教师学习的师德楷模。其感人事迹具有强大的榜样示范力量,充分展现了武汉理工大学教师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